冰淇淋還分美式和義式? 還有 gelato 和 ice cream 以外的種類

冰淇淋

美味的冰淇淋不管在什麼季節都是那麼吸引人,而隨著各種異國美食越來越多,不同種類的冰淇淋也越來越普及,原來除了常見的美式冰淇淋和台灣傳統叭噗,還有義式、土耳其、阿根廷…等各具特色的美味種類,這裡筆記一下它們具體來說有那些差異、該怎麼區分:

美式冰淇淋(Ice Cream)

一般提到冰淇淋,大多是指美式冰淇淋,也是最為普遍的冰淇淋。像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冰淇淋品牌Häagen-Dazs、小美冰淇淋、杜老爺冰淇淋…等,都是以美式冰淇淋為主要的冰淇淋種類。

  • 成分/製作:
    鮮奶油比例較高,因此乳脂比例也相對較高,且通常糖放的也比較多。
    製作時通常採高速攪拌,因此混入的空氣相對較高,體積上也較膨脹。
    通常以較低的溫度保存,。
  • 味道/口感:
    由於膨脹率較高因此口感鬆軟,味道濃郁、甜度高。
  • 其它特色:
    市場普及率高,非常容易購入。

義式冰淇淋(Gelato)

許多人在吃了義式冰淇淋(Gelato)後,都驚豔於它細緻綿密的口感,以及相對清爽的味道,也因此原本在義式餐廳才較會看到的Gelato,開始有越來越多的獨立專賣店出現,而前面提到的知名品牌如Häagen-Dazs等,也逐漸將Gelato納入產品線之中。

  • 成分/製作:
    通常以牛奶為主要成分,而非鮮奶油,因此乳脂比例較低,若依照義大利當地規定,Gelato的乳脂含量不能超過8%。
    製作時通常採低速攪拌,因此混入的空氣比例相對美式較低,膨脹率通常約介於20%至35%之間。
    通常以較高的溫度保存(但仍為零下)。
  • 味道/口感:
    口感細緻滑順、與美式相比較為紮實,風味濃郁但不膩口。
    由於保存溫度較高,品嘗時受低溫干擾較小,容易感受到更細膩的味道。
  • 其它特色:
    較強調自然食材。

土耳其冰淇淋(Dondurma)

以販售者的花式操作聞名,比起冰淇淋本身的美味與否,製作和交付過程的花式表演反而更廣為人知。但對於單純想品嘗土耳其冰淇淋的人來說,可能不會太喜歡這樣的操作。

  • 成分/製作:
    成分中會加入部分的澱粉和樹膠,也因此使得冰淇淋較不易融化且便於拉扯揉捏,進而實現花式表演。
  • 味道/口感:
    比一般冰淇淋顯得更Q彈有韌性。
  • 其它特色:
    常見使用長柄杓,而非直接手遞手的交付。

阿根廷冰淇淋(Helado)

有點像義式冰淇淋的延伸,而後發展出阿根廷自己的特色,甜度和奶味更加明顯。

  • 成分/製作:
    類似義式冰淇淋,但由於阿根廷當地盛產高品質的乳品,加上當地人的口味偏好,突顯了牛奶的風味。
  • 味道/口感:
    甜度高,奶味明顯。
  • 其它特色:
    在當地非常普及,除了甜點外,更像是甜版國民小吃。

台式冰淇淋(叭噗)

台灣當地發展出來的冰品,外型類似冰淇淋,在早期物質相對匱乏的年代,滿足了大眾對冰淇淋這種甜點的想像與渴望,久而久之成為台灣式的冰淇淋代表,由於傳統小販會在販售時用道具發出叭噗聲,所以也被稱為叭噗。

  • 成分/製作:
    傳統叭噗沒有乳製品成分,以水、糖為主,也會添加樹薯粉或太白粉之類來增加黏度,並使用簡易的冰桶機進行製作。
    後來部分製作者會加入少量的奶粉或牛乳以增添風味,但比例仍極低。
  • 味道/口感:
    由於沒有乳製品,口感清爽,且冰晶感較明顯,甜度則看不同製作者添加糖的程度。
  • 其它特色:
    部分台灣小吃也會結合使用,例如包冰潤餅等。

雪酪(Sorbet)

和一樣叭噗不含乳製品,但添加果泥,也因此對於不吃牛奶的人來說,可以當作冰淇淋的替代冰品,嚴格來說不算冰淇淋。

  • 成分/製作:
    主要成分為水、糖、水果泥。
  • 味道/口感:
    口感清新冰爽,由於添加果泥,帶有水果的酸甜味。
  • 其它特色:
    牛奶過敏或素食者可食用。

延伸閱讀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返回頂端